close

  全國冰毒產量中,來自廣東省陸豐市的超過三分之一,而其中相當一部分均產自於陸豐市博社村。在這個有著14000多人的村莊,兩成多村民從事冰毒製造,村黨支部書記和副書記均涉嫌帶頭制毒。
  日前這個“制毒村”被廣東省清剿。然而,在光天化日下,在法治社會裡,一個“制毒村”竟然能招搖“成長”,其背後的教訓卻需要持續反思。
  2013年12月29日凌晨4點,隨著廣東警方“雷霆掃毒”行動指揮部一聲令下,3000多名公安、武警、邊防警力出動,對博社村進行清剿。掃毒行動持續12個小時,一舉摧毀18個特大制販毒犯罪團夥,抓捕網絡成員128名,搗毀制毒工場77個和1個炸葯製造窩點,繳獲冰毒2.9噸,半成品23噸。
  陸豐涉毒問題由來已久,1999年和2011年兩次被國家禁毒委列為涉毒重點整治地區。記者初步調查發現,博社村之所以長成“制毒村”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:
  一是基層組織軟弱渙散,執法人員裡應外合。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郭少波介紹說,博社村黨支部書記、副書記不但涉嫌直接參与制販毒,而且還涉嫌行賄協調“撈人”。其中,黨支部書記還是陸豐市人大代表、汕尾市人大代表。截至目前,當地查處的10宗涉毒案件中,牽涉21名黨政工作人員,包括3名派出所所長和部分民警。
  二是部分村民暴力抗法,增加執法難度。警方過去進村抓捕毒犯,多次遭遇不法分子阻礙執法、暴力抗法。不少毒犯不但有強腐蝕性、毒害性的硫酸、鹽酸、乙醚等易燃易爆危險物品,而且還藏有槍支彈葯、管制刀具甚至手雷等殺傷性武器。
 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,該村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大規模警力進村行動,第一次是清剿毒品,第二次是清剿假幣,第三次也就是這一次,仍是清剿毒品。
  專家認為,“毒村”的長期存在、發展壯大以及打擊後的死灰復燃,和過去地方黨政不作為有著直接關係。一方面,持續打擊力度不夠,對制毒分子刑罰不嚴,導致全村成為“法外之地”;另一方面,地方經濟發展落後,村民無工可做,無錢可賺,紛紛鋌而走險。雙重因素下,使得當地製造冰毒形成產業化規模。
  當地不少基層幹部呼籲,要想陸豐制毒問題“斬草除根”,首先需要當地黨委政府著力解決民生問題,想方設法帶領群眾走正當途徑脫貧致富,從根本上鏟除部分人因致富無門、鋌而走險的經濟社會土壤。
  汕尾市委常委、陸豐市委書記鄭佳說,目前已經著手從博社村小學校長、年輕黨員、退伍軍人中選任黨支部成員;同時從公檢法各部門及周邊鄉鎮抽調500多人,進駐6個涉毒重點村進行清理清查,繼續開展毒品清剿打擊行動。據新華社電  (原標題:廣東海陸空圍剿制毒“第一大村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bldueicjgp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